前几篇文章,我们提过,国家在各个领域进行标准化建设,保险㊣行业也不例外。但是,保险行业协会制定的一些标准汽修行业标✅准,执行程度并不理想,其根本原因,还是因为标准本身并不合理。下面,编者就阐述下个人观✅点,仅供参考。 第一,出发点和立场颇有争议,即,出台标准的目的是什么,到底是为了维护修理厂的利益,还是保险公司的利益,还是车主的利益。根据内容来看,编者个✅人观点是,主要为了维护保险公司的利益。所以,其内容就可以想象了,大部分对车主不是很友好。 第二,从起草标准✅的参与方分析,已经证明了,该标准的制定肯定不合理。比如,《汽车覆盖件低碳维修技术规范》的标准,很明显,这是技术性的内容,常理上讲,参与和制定标准的机构,肯定需要包含汽车维修企业,低碳修复的企业,但现实是,在起草该规范文件时,居然没有一家汽车维修企业参与,而且参与的大部✅分是保险公司。你们觉得奇怪吗!有趣吗!这个逻辑,和保险公✅司既当裁判又✅当运动员的情况一模一样,反正都是他们说了算! 第三,从规范或㊣标准的内容看,一部分内容可行性不强,且明显违反了正常的逻辑和常理。比如钢圈,其中㊣一㊣条是:“开裂长度≥30mm㊣ 的宜更换”,他的意思是,如果✅开裂小于30mm,就不能更换。他们的逻辑和标准,就是单单看表面的损坏程度,完全不考虑钢圈的物质组成,结构变化,金属疲✅劳等物理属性特征。因为本人是理工科专业的,金属的特性,很多时候根本不能有肉眼进行判断,需要借助专门的仪器,因为金属涉及内部裂缝,金属疲劳,组织缺陷等等问题,需要进行比如磁力探伤,高倍显微镜查看等检测,肉眼根本看不来。所以,该标准㊣单单㊣用肉眼观察的方式,确定零部件可以修复的方式,即不科学,更不专业,而且㊣非常不负责任,这是拿别人车主的生命安全在开玩笑!!! 第四,部分标准一味强调低碳修复,而忽略甚至不考虑后续可能产生的问题。比如对于特殊位置变形,需要填充大量石膏,时间一长,大概率会出现龟裂或脱落的情✅况。 这些是编者认为不合理的地点